欢迎浏览李二口长城景区网站!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希望能带给您完美的旅游体验。

【第二展厅】 红色先锋

 二维码

【第二展厅】红色先锋





·阎秀峰(1914-1983)
         
阎秀峰,曾用名阎伟,1914年生于天镇县张仲口村,6岁时迁至袁家梁村。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晋南河东工委书记、雁北工委首任书记,晋绥边区抗联主任, 晋绥五专署专员,绥蒙人民政府副主席、晋南行署副主任。建国后,历任川西行署副主任和党组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二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顾问、中纪委常委。他领导下所做的工作曾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他的作风和精神也得到贺龙将军的赞许。1983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

黑暗的牢狱关不住他对光明的向往

1931年7月,阎秀峰进入山西省太原成成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政府的苟且卖国,有着一身正气、积蓄了满腔怒火的阎秀峰,成为太原的抗日反蒋活动的积极分子,继而成为组织者。1933年,组织领导了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是年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联盟”,任支部组织委员,开始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4年4月30日晚上在散发抗日传单时,被捕入狱,判刑三年。黑暗的牢狱,激发起他心中斗争的烈火,更加坚定了他反蒋抗日的决心,阎秀峰积极参加了狱中党组织领导的反叛徒斗争和抗议监狱当局虐待政治犯的罢食、绝食斗争。同年10月,阎秀峰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出狱,旋即回乡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37年5月,被中共山西省委派往大同,担任雁北工委**任书记、大同牺盟会主任特派员,负责开辟雁北13县工作,发展党组织、建立自卫队、开展敌后游击战。

一头负重急行不知疲倦的骡子

阎秀峰无论是搞地方工作还是搞武装斗争,都严肃认真,身体力行,凡他负责和分管的工作,总要亲自布置、检查、督促,常常因忙于工作忘记了吃饭、休息。饿了,不分冷热好孬拿起就吃;累了,就地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工作。1948年9月,阎秀峰任中共绥蒙区委常委、绥蒙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财政处长,边区支前后勤部政委。期间,为起草一个紧急文件——征集财粮章程,竟两天两夜没休息,因劳累过度,加之当时营养不良,竟休克了两次,倒在了厕所里。通过抢救才苏醒过来。他的干劲,达到了使人敬佩而又担心的程度。贺龙同志曾经特别赞许地说他是“一头负重急行不知疲倦的骡子”。1949年11月,阎秀峰随贺龙、李井泉和解放军十八兵团南下入川。1956年7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委秘书长。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1961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1965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12月-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83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一笔难以估量的宝贵精神财富

阎秀峰在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始终严格教育子女,廉俭传家,形成了朴素品格和廉洁的家风,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严守党的纪律。阎秀峰当了中纪委常委以后,老家的侄儿、外甥都去找过他,想谋个一官半职,他都严词拒绝。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无论以后干什么工作,只要肯下苦功夫,认真钻研,平凡的工作一样可以作出不平凡的成绩来。”厉行节俭之风。阎秀峰在为党为民奋斗的五十多年里,从不向组织提任何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三十多年在高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他的生活依然过得很俭朴。1982年1月,在给小儿子阎铁麟的信中阎秀峰特意嘱咐说:“生活上要节约,人民币堆出来的孩子是废物。”不搞特殊特权。在身患重病的年月,阎秀峰告诉医生,不要用昂贵的药物,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药。1982年,阎秀峰在病魔的折磨下,感到时日不多,交代家人,去世后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要再麻烦党,遗体交给医院解剖。阎秀峰把他的一生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所倡导并形成的良好家风,是留给我们的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王德俊(1918年—1995年)

   

王德俊,原名王甲午,国家领导人王岐山的叔父,1918年农历2月25日出生,天镇县马家皂乡安家皂村人。中学文化程度。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初,因患肺癌离职休养。1995年11月9日5时零8分,因肺功能严重衰竭,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祖上大有善名

历史上的安家皂是个生活比较富裕的村落,坐落于六棱山与大青山之间的平川地带,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又处在晋冀两省交通要道,是商贾交易、歇脚、打尖的地方,因此,这里的人们亦农亦商,富裕殷实。上世纪初,堡内王氏家族兴起,王氏家族的家业是由王德俊的太爷白手起家创立。   

王秉权与家人合影

经过王家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创业打拼,到王德俊爷爷王步清时,家业殷实,建有房宅四处,堡内三处,南堡墙外一处。民国十八年,天镇大旱,民不聊生,王步清放粮赈灾,救民于水火,他的义举受到了众乡亲的称赞。由于社会动荡,到王德俊父亲王秉权持家时,王家已生活维艰,几尽破产。

昆仲携手革命

王秉权生有两子七女,长子王德政,次子王德俊,兄弟二人携手革命,堪称党史上的一段佳话。王德政即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歧山的父亲,早年就读于天镇高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27年夏,在天津参加共产党组织,领导中日中学学生参加学生游行示威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领导清华大学学生会及抗日救国会发动全国首批赴南京请愿团,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东北,收复失地。王德俊早年参加牺盟会投身革命,1937年10月,投奔八路军115师,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愈发坚定了自己信仰,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辽沈战役等解放全国的重大战役,1955年5月15日,被中南军区党委评定为准师级,1955年9月28日,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定为副军职,1978年离休。

获授三枚勋章

1955年6月27日,王德俊获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授予王德俊独立功勋荣誉章。


·任一川(1913―1943)


任一川原名任恕天镇县楼子町村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3月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到右玉东山工作,先后任左云、右玉凉县动委会组织部长、中共左右凉县委组织部长兼大同丰(镇)工委组织科长。1940年春,任中共晋绥边特委组织部科长。1943年任中共右玉县委书记。同年11月17日,因叛徒告密,被日伪军包围,拒不投降,自殉国。时年30岁。 

——他手中的笔就是战斗的钢枪,刺破反动派和侵略者谎言掩盖下的黑幕

1933年夏天,任一川辞别了父母,考入了绥远**中学。在这里,他结识了绥远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纪文、武达平、章叶频等同志。在他们的教育启发下,任一川开始了思想涅槃。1936年冬,任一川由武达平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次年3月,他又加入了绥远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并担任了绥远一中民先和牺盟会组织的负责人。他利用和同学读书、交谈的机会,先后在绥远一中发展“民先”和“牺盟会”的队员、会员百余人,并组织抗日宣传队,通过撰文、演出话剧和讲演,向广大人民群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嘴脸,揭露了日寇侵华的罪行。

——当“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选择做一名敢于直视淋漓鲜血的勇士

日寇占领东北之后,又觊觎我华北之地,在这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任一川同志根据上级的指示,由学校走向社会,积极组织和参加了“绥远各界抗日救亡会”的活动。1937年6月间,任一川参加了我党在归绥的负责人潘纪文同志领导的“军政训练班”。同年8月,他参加了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不久,随杨植霖同志赴包头。1937年10月,由杨植霖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16日,任一川随杨植霖撤出包头,在山西省河曲县,遇到一二0师工作队,并向贺龙、关向应、肖克等首长汇报了绥远抗日的情况。1938年8月,任一川奉特委的指示,到右玉东山一带工作,1940年春,调回晋绥边特委。1943年1月任中共朔县县委组织部长。

——他非生而无畏,只因心怀光明,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为了捍卫了党旗下的誓言

1943年3月,叛徒李易山、刘文等人带领朔县伪警察“兰衣队”到右玉东山根据地,抓捕了共产党员50多人,使我党东山根据地陷于瘫痪。任一川受命于危难之际,重返东山根据地,担任了右玉县委书记,重新领导右玉人民和县大队,配合骑兵大队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的战斗,粉碎了敌人对东山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同年10月31日,日伪军在警务指导官宫田正良的指导下,对东山的老龙山、乔家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搜山扫荡。在这次反扫荡中,任一川同志右腿负重伤,隐蔽在中窑子村谷占鳌家养伤。

11月17日,由于叛徒黄五的告密,右玉城百余名日伪骑兵、步兵在宫田正良的指挥下,包围了谷家。任一川伤敌人2人,但终究寡不敌众,选择了自杀殉国,时年30岁。1944年7月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任一川为革命烈士。


·渠凯英(1920年—1948年)


渠凯英,天镇县赵家沟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本村武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二区小队长、九区大队长。

1945年春,天阳工委派蔡仁键、王凤廷等同志来到赵家沟村开展工作,渠凯英怀着欣喜激动的心情,主动向组织靠拢。7月,经过组织严格考察,渠凯英担任赵家沟村武委会主任。8月,渠凯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村里建立党支部,渠凯英任支部书记,仍担任村武委会主任。1946年7月,提担任二区区小队长。

1947年12月底,渠凯英调到九区(新平一带)任大队长。 1948年10月上旬,渠凯英同区农会主任焦风岐,民兵张步山,在祁家窑、常胜山等村工作,监视柴沟堡方向敌人的动向,遭遇伪警察张如山残部白玉才分队,因寡不敌众,渠凯英等3人壮烈牺牲。


·王润七(1920年—1947年)


王润七,山西省天镇县董家沟村人,1920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农历七月牺牲。

1944年,天镇县董家沟一带成为我八路军游击区。区长张瑞祥常来村秘密活动。这时24岁的王润七,成为区干部培养的骨干积极分子。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侵占天镇。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配合整个察南的对敌斗争,我党以天镇、阳原、怀安三县山区结合部为中心,成立了天阳怀联合县,组建了天阳怀支队,深入开展游击战。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董家沟村民兵大队,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专门组建起一支精干的民兵游击小队,由王润七担任游击小队长。

1947年,经受了严酷斗争考验,王润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农历七月,在本村地主的告密下怀安城出动了200余名伪军包围了董家沟。战斗中,王润七被敌人用刺刀捅进肚里。王润七手托流出的肠子,高喊:“死也跟着八路军!”,被敌人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27岁。


咨询电话 6036207

专业解答 汇聚各地旅游达人



投诉电话 6036208

安全出行 解决您得后顾之忧



救援电话 6036209

24h救援 救援沟通无障碍


李二口长城景区
Li Er kou Greatwall Scenic Area
李二口长城景区网站

李二口长城景区网站

副标题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天镇县李二口长城文化开发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天镇县天成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景区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村

咨询电话:0352-6036207

邮箱:lierkougreatwall@163.com

website qrcode

扫码查看手机网站

ABUIABACGAAgxePVlQYogMXR5Qcw2AI42AI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