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古城 文化天镇 二维码
来源:李二口长城景区 天镇县地处山西东北端,位于阴山支脉南麓,古长城脚下,与河北、内蒙古交界接壤,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县域面积1718平方公里,有2500年文字可考历史,春秋末年,天镇县属于代国延陵邑;秦汉时,天镇县属于代郡延陵县;北魏时,天镇县属于京畿重地,建有倚城、和堆城、石虎城三座大城池;唐代设天成军,辽代为天成县,明代改制为天成卫(县城)、镇虏卫(新平堡);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天镇县。 天镇境内遗址遗存407处,有慈云寺、汉墓群、古长城、玉皇阁、盘山石窟等一批“国保”“省保”单位。其中,战国、汉、北魏三个朝代长城遗址11.9公里,明长城62.213公里,李二口“错长城”入列首批***长城重要点段。另有平远堡、新平堡、保平堡、桦门堡、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八座明代军堡,沿长城而立,见证了“狼烟烽火、烈酒悲歌”的戍边岁月。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从赵武灵王北抗林胡到大明王朝交锋蒙元,天镇长城、军堡展示出的是一幅涵盖10余个民族部落、横夸2000多年的古代军旅图卷。 天镇县是古代茶马丝路上的重要驿站,是大明王朝***边贸场所。隆庆议和后,明王朝在天镇县新平堡设立马市,与北方鞑靼部落进行边境贸易。“茶马互市”的历史记忆给这座边塞小城留下了强大的商业基因。后世,天镇商人续写着商界传奇,曾经把票号开到二连浩特,甚至把生意做到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新平堡因此享有“晋北晋商故里”之誉。 天镇县还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之地。“关北巨刹”慈云寺座落在天镇县城西街,始建于唐代,辽开泰八年、明宣德五年两次重修,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不仅是气势恢宏的佛教圣地,更是斗角飞檐的古代建筑精品。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钟、鼓二楼,为重檐圆形攒尖顶,既有游牧民族“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朴素认知,又有农耕民族“飞檐突脊,四方八极”的文化意境,端庄而又不失灵动,为全省**、全国罕有。 此外,天镇还有温泉、紫玉、恐龙化石、洋河湿地、富硒杂粮、黑龙寺林场等康养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资源得天独厚。 |
|